2)第二百零三章大神翻车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较小的技术。

  这类技术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潜艇了。由于英国对海上运输的依赖度比德国大得多,即使英国能得到德国的全部潜艇技术,并且造出了同样先进的潜艇,对德国的威胁依然是有限的。英国要想反制德国的潜艇战术,就必须发展出对等的反潜技术,而这在现有的晶体加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水平下几乎没有技术上的可能性。

  海伦娜在军事技术上的第二类着重发力点,是将德国未来的武器技术优势,搭建在庞大的网络化空间中,而不是搭建在某一件具体的武器上。

  这类技术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包括轻武器和装甲车辆。以海伦娜规划的战车家族为例,虽然德国目前发展出的几种装甲战斗车辆单独拎出某一款来,也能称得上是时代的典范。但是它们的真正战力,却是高度依托于整个网络化的系统的。这是因为海伦娜从一开始追求的就是从包括了武器生产、维护、训练、作战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一件武器性能的最大化。这样的武器一旦从系统中被剥离出来,立刻就会失去其绝大部分亮点!

  所以对手就算获得了这件武器的全部技术资料,如果不能复制海伦娜花费多年时间构建的网络体系,那就连一半的效能增益都发挥不出来。而在你追我赶的战争中,有谁敢将自己原来的生产、后勤、训练、战术体系全部推翻,去火速构建一套全新系统呢?这种切换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潜在风险会让任何人望而却步。

  海伦娜在军事技术上的第三类着重发力点,是在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靠增加科研资源投入而取得决定性突破的领域,提前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技术积累。

  我们知道在生产领域,如果一座船台在工人足够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建造好一艘船;那么如果工人足够,十二座船台就可以每年建造好十二艘船。但是即使有再多的船台和再多的工人,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建造好一艘船!某些依赖经验积累的技术领域也是一样,如果先发者在这些领域积攒下了雄厚的家底,后发者是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资源投入抹平技术差距的,其中就包括了光学、材料学、流体力学等学科以及其下属的一系列分支学科。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海伦娜利用自己对未来科技发展脉络的掌握,对这些学科中的很多特定领域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科研投入,这种长期投入使得德国在这些领域中获得了丰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而正是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成果和经验,使得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在设计BF-*********的高度上。

  这个故事还得从现代空气动力学之父、边界层理论和湍流理论的奠基人、西奥多·冯·卡门的老师——路德维希·普朗特博士的一次学术大翻车说起。

  没错!就是那位让后世无数航空器设计师顶礼膜拜的先知普朗特,就是那位现代流体力学的祖师爷普朗特!就是那位培养了冯·卡门这样的大神的大神普朗特!他在描述飞机的前缘缝翼在大迎角下的作用机理时,竟然在自己一手创立的理论框架里栽了个大跟头!对于普朗特大神的这次翻车,海伦娜每次都感觉特别憋屈,你老人家可是边界层分离理论的提出者诶……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