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三章刺客弱点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旦褪去了海水这件天然的“隐身斗篷”,无论是在对抗水面舰艇还是反潜飞机时,潜艇都将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

  二战中潜艇的第二个主要弱点,是信息收集和交换能力比较差。

  作为不对称作战的武器,潜艇在战场信息网络中的理想地位是:我知道你在哪儿,但你却不知道我在哪儿,可惜这仅仅是理想状态而已。上个位面中更常见的情况是:对手不知道潜艇在哪里,但潜艇也不知道对手在哪里。

  这是因为潜艇的观察条件简陋且手段单一:在水面航行时,低矮狭小的围壳既不利于瞭望海面,也难以安装大型搜索雷达,至于水上侦察机什么的,潜艇更是基本无福消受(英法日等国试过给潜艇装水上飞机,但都不怎么成功);而在水下航行时,潜艇只能依靠潜望镜和声呐搜索敌人,然而潜望镜的观察能力受限严重,声呐在二战时期的作用距离也不容乐观。

  潜艇不但自己的眼神不好,而且收发信息的限制也比较大。潜艇在潜航状态时,是很难接收到外界的无线电信号的,这是因为除了甚长波、超长波和极长波外,绝大多数无线电信号都无法穿透厚厚的海水层。虽然在水面状态时潜艇倒是可以接收外界信号,但此时潜艇的安全性就难以保证了,而且长波电台的信息传输速度都很缓慢,更加重了这个问题。

  接收信息已然如此艰难,发送信息同样不轻松。二战时期没有卫星通信,潜艇主要靠短波信号对外发送信息,但这种做法很容易被对手截获并且定位,这对于高度依赖隐蔽性的潜艇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难受的事情。所以二战中的潜艇不到万不得已,一般只保持对岸上指挥中心的单线联络。这样潜艇信息交换能力的低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战中潜艇的第三个主要弱点,是机动性,尤其是水下机动性相对不足。

  二战中常规潜艇的基本推进方式如下:水面航行和通气管状态下,启动柴油机,通过机械或者电力传动驱动螺旋桨,并同时为蓄电池充电;水下航行时,关闭柴油机,依靠储存在蓄电池里的电力带动螺旋桨。蓄电池中的电力耗尽后,潜艇上浮充电,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这种推进方式使得潜艇无论在水面还是水下都能正常航行,但这种复杂的结构也带来了体积庞大和重量沉重的问题。而潜艇对各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又恰好比较苛刻,这就让潜艇动力系统的功率不可能做得太大,否则艇体无法承受和容纳。

  除了发动机功率的限制之外,潜艇在线形选择上的两难也制约了其机动性的提高。这是因为没有一种线形可以完美兼顾水面航行和水下航行的要求。

  如果像上个位面大多数潜艇一样,采用适合水面航行的“船形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