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五章柱状栅极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形状的,而柱状栅极管顾名思义,它的栅极是柱状的。具体点说,柱状栅极管的栅极是成对的金属支杆,没有栅丝。

  由于结构大大简化,相比传统电子管,柱状栅极管的优点可谓非常突出:

  柱状栅极管的第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寿命长,一般来说,一支普通的柱状栅极管的寿命可以达到5000小时左右,几乎是普通电子管寿命的十倍。

  柱状栅极管的第二个突出的优点是体积小巧,普通的电子管的体型如同一只小电灯泡,而柱状栅极管完全可以做到两三厘米长,甚至更小。

  柱状栅极管的第三个突出的优点是抗过载冲击能力很强,由于没有栅丝且体积较小,柱状栅极管的结构可以做得非常坚固,即使在大过载的冲击下也不容易损坏。

  柱状栅极管的第四个突出优点是能耗小、噪声低,不像普通电子管需要很高的阳极电压,柱状栅极管可以在很低(低于50伏)的阳极电压下工作,而且由于柱状栅极管的帘栅流很小,可以大大降低电耗和电子管噪声。

  柱状栅极管的第五个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由于没有普通电子管那么复杂的带灯丝的栅极,柱状栅极管的生产流程大大简化,对于熟练工人来说,平均几秒钟就能装好一支柱状栅极管。

  在上个位面中,柱状栅极管是由苏联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科学院院士,瓦伦丁·阿夫迪夫于*********。对于这一优秀的工业设计,海伦娜其实是非常佩服的,在海伦娜眼里,柱状栅极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电子管发展史上最神的设计,没有之一!说它是电子管设计的巅峰之作也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柱状栅极管虽然就工业设计本身而言相当优秀,但在上个位面中却是生不逢时,原因是被发明得太晚了。当柱状栅极管在苏联被发明时,同时期西方国家的晶体管元件的生产工艺已经基本成熟,晶体管电器甚至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1953年,第一台晶体管助听器开始投放市场,1954年,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投放市场……

  让后人唏嘘不已的是,就在西方国家的晶体管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苏联却迷信地认为电子管器件在核电磁脉冲下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其实晶体管抗电磁脉冲的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而此时柱状栅极管的发明恰好给苏联支持继续发展电子管的一派打了一支强心剂!最终,苏联没有选择及时转向晶体管,而是沿着柱状栅极管开辟的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导致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被拉得越来越大。

  在上个位面中,柱状栅极管的发明对苏联的电子工业的发展到底是祸还是福,后人估计已经很难说清了。一方面,苏联依靠柱状栅极管创造了很多让后世叹为观止的“电子管奇迹”,但另一方面,过分迷信电子管造成苏联电子工业长期落后也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战机电路板上那密密麻麻的柱状栅极管最终也成了军迷眼中落后的象征。

  虽然在上个位面中,柱状栅极管受到的嘲笑远远多于褒奖,但是海伦娜依然准备在这个位面中给这一优秀的设计一个绽放自己光芒的机会。毕竟十年之内,海伦娜是很难拿出便宜靠谱的晶体管元器件的。

  不得不说,柱状栅极管生产工艺虽然不复杂,但设计起来还是挺考验设计师们的数学功底的,好在德国并不缺乏数学人才。于是顺着海伦娜提供的设计思路,经过设计师们的数年努力,便有了现在她手中把玩的这支柱状栅极管的样品。

  电子管就这样在海伦娜的干预下提前迎来了自己的巅峰,可能也是末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海伦娜在心中感叹道。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