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索尔维会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中性粒子”的质量约等于氢核也就是质子的质量。

  接下来结论就很明确了:约里奥·居里夫妇夫妇发现的新型辐射,是由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不带电的粒子构成的。海伦娜将这种粒子命名为“中子”,并进一步猜想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虽然这个结论简单到后世的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但中子的发现确实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意味着通向原子核奥秘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

  “对了,爱因斯坦叔叔,到时候您也会和我一块儿去吧。”海伦娜问道。

  “那是当然。”爱因斯坦笑着说:“不仅是我,柏林大学的物理系主任薛定谔教授也和我们一起去布鲁塞尔。哥本哈根的那群幻想家整日里只知道神神叨叨,说一些教坏年轻人的疯话。这次我和你薛定谔叔叔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上帝他老人家是不会掷骰子的!”

  海伦娜一听到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又要对哥本哈根学派开炮,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同时对这次布鲁塞尔之行也多了几分期待。毕竟这么好的一个吃瓜看戏的机会摆在眼前,不好好抓住简直就对不起这趟穿越啊!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召开的第五届和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和薛定谔等人就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三员大将:玻尔、玻恩和海森堡有过两次激烈的交锋。交锋的起因是对量子力学的诠释问题。

  玻尔的“互补原理”指出,基本粒子的属性到底是粒子性还是波动性,完全由所探测的方法决定,观测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粒子的性质。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基本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在玻尔看来,一个电子,当你用粒子的性质去探测它时,比如让它打在屏幕上,它就表现为粒子的特性;当你用波的性质去探测它时,比如让它发生干涉,它就表现为波的特性。电子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取决于你是如何探测的。

  波恩的“概率诠释”则对薛定谔方程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波恩认为波函数代表的是粒子在空间某处的概率幅,粒子存在于某一处的概率正比于波函数模的平方。举例来说。我们知道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围绕它的电子构成,在波恩眼里,这个电子既没有确定的位置,也没有一定的轨道,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存在于原子核外围的一片区域中。在某一时刻,电子可能存在于这片区域这的任何位置,只不过存在于某些地方的概率大,而存在于另一些地方的概率小。

  海森堡则通过“测不准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两者不可能同时测得准确值。要么是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而微观粒子的动量无法准确测得;要么是确定动量,而位置不能准确测得。你要增加对其中一个量测量的准确性,就会导致另一个量更大的不确定性。

  玻尔的“互补原理”,波恩的“概率诠释”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无疑动摇了一直被视为自然科学支柱的“实在论”、“因果论”和“决定论”,也挑战了爱因斯坦毕生的信仰。于是在第五届、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和薛定谔等人对哥本哈根学派的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然而玻尔、玻恩和海森堡等人也不是吃素的,不仅把阵地守得滴水不漏,而且还将工事修筑得愈发完善。

  眼看哥本哈根学派那边越战越勇,两轮攻势未能奏效的爱因斯坦等人自然不能甘心,于是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经过三年准备,这会儿正摩拳擦掌,力图在即将到来的第七届索尔维会议上找回场子。

  在和海伦娜的交谈中,爱因斯坦还旁敲侧击地询问海伦娜的态度,想把海伦娜也拉上“贼船”,但都被海伦娜打了哈哈。海伦娜之所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态,一方面是因为海伦娜知道老爱和老薛这次大概率还是赢不了哥本哈根学派,另一方面是因为海伦娜并不想轻易下场,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吃瓜群众,在一边欣赏大神们的第三次华山论剑。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