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章 七战七捷5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清流县城出发,到达剪子湾坡时刚好8点整,周长兵按规定布置好警戒后,立即召集几个连长一起“研讨”。

  最后,他们根据剪子湾坡的地形特点,决定全部炮兵分6个集群,每个集群6门迫击炮;炮兵的任务就是对敌重点猥集地区和敌重机枪给予打击;此外,侦察连和陆战1营4连则以班为作战单位,每个作战单位都保证至少1挺轻机枪,这样,两个连387人至少可以划分出30个作战单位,全长3公里的剪子湾坡,每个作战单位只负责100米的距离。

  当然,具体排兵并不这样,而是与炮兵相当,大至分为了6个作战集群,每个作战集群3个班左右;另外的人和多余的机枪集中起来,组成作战预备队!

  “命令:侦察连派出一个作战单位前出5公里侦察!其他作战单位利用地形,就地挖掘战壕!”商量完毕,周长兵最后命令道。

  “周连长,需不需要布置一些地雷?”陆战1营4连长贺国庆是碗子谷一战国军投诚人员,至投诚后,对红军战术及纪律的学习非常认真,其中“地雷”也就是gl-1型手雷做的地雷阵情有独衷。

  “贺连长,你说呢?”周长兵反问道。

  “呵呵,我只是问问罢了。就此战的具体情形看,不布置地雷比布置地雷好!”贺国庆立即反应了过来。

  “嗯。我来之前,司令让我们根据地形决定战法,这个地形,你看,并不适合大规模布置地雷阵,而且山路崎岖多弯,即便布置了地雷,其杀伤力也有限得很。”周长兵解释道。

  周长兵这话不错,任何武器,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地雷战,是八路军的杰作,在游击战中大显神威,但那是建立在八路火力不足的前提下,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土地雷。在二战或后世的一些战争中,地雷,其主要作用不是用来“杀敌”的,而是用来“滞敌”或“护卫”的。滞敌,大规模的地雷阵地让敌人行动缓慢;护卫,在自己基地附近布置地雷阵或诡雷,让敌人无法潜入。

  而这个剪子湾坡,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由谷底到到坡顶,这个坡虽然不是很陡峭,但由于多乱石和巨石,再加上随时转弯,让敌雷的杀伤力大打折扣。

  上午10点,侦察兵报告:敌人前锋距剪子湾坡还有5公里。

  上午10点40分,敌前出探路小分队10人进入独立支队伏击阵地,对这样的小虾,周长兵一个手势就将他们放了过去。

  上午10点50分,敌前锋2连进入伏击阵地。敌人前锋很小心,但步履也很快,所以并未发现独立支队的埋伏。这时,清流城的战斗已经结束。

  上午11点10分,敌主力部队终于进入伏击圈,周长兵以手势告诉在湾底部附近的攻击集群:“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